欢迎来到山东蓝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产品中心PRODUCTS CENTER
技术文章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蓝景 城市水环境治理:微型水质监测站的“网格化监测”实践

蓝景 城市水环境治理:微型水质监测站的“网格化监测”实践

更新时间:2025-10-09   点击次数:52次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内河、湖泊、景观水体的水质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点对点"的监测模式难以全面掌握水环境整体状况,而微型水质监测站凭借“灵活部署、密集覆盖"的优势,成为城市水环境“网格化监测"的理想选择,为城市水环境治理提供精细化解决方案。

在城市内河治理中,微型水质监测站可按照 “1-2 公里 / 站" 的密度沿河岸部署,形成覆盖全流域的监测网络。以某南方城市内河治理项目为例,当地在总长 20 公里的内河沿线部署了 12 座微型监测站,实时监测溶解氧、浊度、氨氮、总磷等指标。通过网格化监测数据,管理人员清晰掌握了不同河段的水质差异:上游生活污水排放口附近氨氮浓度偏高,中游景观补水区域溶解氧含量稳定,下游工业区附近 COD 值偶尔超标。基于这些精准数据,相关部门针对性制定治理方案 —— 上游增设污水截流设施,中游优化补水调度,下游加强企业排污监管,仅半年时间,内河水质达标率从 65% 提升至 92%。

蓝景 城市水环境治理:微型水质监测站的“网格化监测


在城市湖泊与景观水体监测中,微型水质监测站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不同于内河的线性部署,湖泊监测可采用 “中心 + 沿岸" 的网格化布局,在湖泊中心区域部署浮标式微型站,沿岸结合岸边式微型站,实现全湖水质的立体监测。某城市湿地公园的湖泊监测项目中,3 座浮标式微型站与 5 座岸边式微型站组成监测网络,成功捕捉到夏季蓝藻爆发前的水质变化信号 —— 水体中 pH 值升高、溶解氧昼夜差异增大,管理人员据此提前启动控藻措施,避免了蓝藻大规模爆发,保障了景观水体的生态安全。
微型水质监测站构建的 “网格化监测" 体系,让城市水环境治理从 “被动应对" 转向 “主动预防",通过实时、全面的水质数据,为城市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提供 “看得见、摸得着" 的科学依据,助力建设 “水清、岸绿、景美" 的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