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法测试原理在判定软包装密封性能时,通过两种不同的观察方式,为软包装密封性能评估提供了全面且精准的依据,具体如下:
浸水观察气泡法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将软包装试样完-全浸入真空室内的水中。仪器启动后,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处理,随着真空室内气压逐渐降低,试样内部压力高于外部压力,从而在试样内外形成压差。若试样存在密封缺陷,无论是包装袋的封口处、瓶体的细微裂缝,还是管、罐类包装的焊接缝或接口处的微小缝隙,内部气体都会在压差作用下外逸。
当气体外逸时,会在水中形成气泡。此时,检测人员需要仔细观察气泡的相关特征来判定密封缺陷的严重程度。一般来说,气泡越大、数量越多且持续时间越长,说明密封缺陷越严重。例如,若观察到连续不断地冒出较大气泡,可能意味着试样存在较大的孔洞或缝隙,密封性能较差;而偶尔出现的微小气泡,则可能表示试样存在较小的针孔类缺陷,密封性能相对较弱但问题相对较轻。如果在整个测试过程中,试样周围始终无气泡外逸,就可以初步判定该试样的密封性能良好,能够有效防止外界气体、水分、微生物等进入包装内部,对产品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

非浸水观察形变法
在不将试样浸水的测试方式中,同样是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操作,使试样在内外压差的作用下发生变化。由于试样内部压力高于外部压力,试样会逐渐膨胀,其形状和体积都会发生改变。对于密封性能良好的软包装,其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并且封口及整体结构能够承受这种压力变化。当释放真空后,随着外部压力逐渐恢复正常,试样能够迅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这表明试样的密封结构完整,气体无法通过密封处泄漏,密封性能符合要求。
然而,如果试样存在密封问题,在膨胀过程中,气体可能会从密封缺陷处泄漏,导致试样内部压力下降。即使在释放真空后,由于气体已经泄漏,试样也无法恢复到初始状态,可能会出现局部凹陷、褶皱或整体变形的情况。例如,对于一些塑料包装袋,如果封口处热封不完-全,在负压下气体泄漏,释放真空后包装袋就会出现封口处塌陷、袋体不平整的现象;对于瓶装产品,如果瓶盖密封不良,瓶内气体泄漏,释放真空后瓶身可能会出现变形或瓶内液面变化等情况 。通过观察试样在负压和真空释放后的形变恢复情况,能够准确判断软包装是否存在密封问题以及密封性能的优劣。
这两种基于负压法的判定方式相互补充,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软包装的密封性能,为食品、制药、日化等众多行业的产品包装质量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