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样流量
指采样器在单位时间内采集水样的体积,常见范围一般从几十毫升每分钟到几百毫升每分钟不等。例如,一些小型的便携式采样器采样流量可能为 50 - 200 mL/min,而较大型或适用于特殊需求的采样器流量能达到 500 mL/min 甚至更高。
合适的采样流量对于不同的采样场景至关重要。在采集较清澈的水样时,较低的采样流量可能就足以满足需求;而对于含有较多悬浮物或杂质的水样,适当提高采样流量可以保证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水样。
采样量
即每次采样所采集的水样体积,可调节范围通常从几百毫升到数升。比如,常见的设置有 500 mL、1000 mL、2000 mL 等,部分采样器最大采样量能达到 5 L 甚至更高。
采样量的大小需要根据后续的水质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来确定。如果需要进行多项指标的分析,或者采用的分析方法对水样量要求较高,就需要选择采样量较大的设置。
采样精度
反映采样器采集水样的准确程度,一般用误差范围来表示,常见要求采样精度达到 ±5% 以内,高精度的采样器误差可控制在 ±1% - ±3%。
高精度的采样对于获取准确的水质数据非常关键,尤其是在进行科研研究或对水质要求严格的监测项目中,能够确保采集到的水样真实反映水体的实际情况。
采样间隔时间
指两次采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设置范围较广,从几分钟到数小时甚至数天不等。例如,可以设置为每 10 分钟、30 分钟、1 小时、6 小时、1 天等进行一次采样。
通过合理设置采样间隔时间,可以根据不同的监测需求对水质变化进行连续监测或周期性监测。对于水质变化较快的水体,如受到工业废水排放影响的河流,可设置较短的采样间隔时间;而对于水质相对稳定的湖泊,则可以适当延长采样间隔时间。
等比例采样功能参数(若具备)
流量比例系数:用于确定采样量与水样流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当设置流量比例系数为 1:100 时,表示每 100 L 的水样中采集 1 L 作为样品。
最小流量触发值:即启动等比例采样的最小水样流量,只有当水样流量达到或超过该值时,采样器才会按照设定的比例进行采样。例如,设置最小流量触发值为 10 L/min,当水样流量小于 10 L/min 时,采样器不会进行等比例采样。
水样保存温度(若具备冷藏功能)
可调节的温度范围一般在 2℃ - 8℃之间,部分采样器能更精准地控制温度,误差在 ±1℃以内。
合适的水样保存温度可以有效抑制水样中微生物的生长和化学反应的进行,保持水样中各种成分的稳定性,确保后续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冷藏方式及功率
常见的冷藏方式有半导体制冷和压缩机制冷。半导体制冷具有体积小、无噪音等优点,但制冷效率相对较低;压缩机制冷制冷效果好,但体积和功耗相对较大。
制冷功率一般在几十瓦到几百瓦之间,功率大小决定了制冷速度和保持低温的能力。例如,小型半导体制冷的采样器功率可能在 30 - 50 W,而采用压缩机制冷的较大型采样器功率可能达到 200 - 300 W。
电源参数
供电方式:常见的有内置电池供电、外接电源供电以及太阳能供电等方式。内置电池供电方便携带和在无外接电源的野外环境使用;外接电源供电适用于有电源接入的固定采样点;太阳能供电节能环保,尤其适用于长期在野外且阳光充足的地方使用。
电池容量与续航时间:电池容量一般用安时(Ah)表示,续航时间则根据采样频率、制冷功能使用情况等因素而定。例如,内置锂电池容量为 12 Ah 的采样器,在不开启冷藏功能、每小时采样一次的情况下,续航时间可能达到 48 小时甚至更长;若开启冷藏功能,续航时间会相应缩短。
防护等级
表示采样器外壳对灰尘和水的防护能力,常见的防护等级有 IP65、IP67 等。IP65 表示完-全防止外物侵入,且可完-全防止灰尘进入,可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低压喷水而不造成损害;IP67 表示可完-全防止灰尘进入,可于短时间或在一定压力的条件下,在水中浸泡而不造成损害。
较高的防护等级可以保证采样器在恶劣的野外环境中正常工作,如在雨天、沙尘天气或有溅水的场合使用。
数据存储与传输参数
数据存储容量:一般以兆字节(MB)或千兆字节(GB)为单位,常见的存储容量有 16 MB、32 MB、64 MB 等,能够存储大量的采样记录,包括采样时间、采样量、采样地点等信息。
数据传输方式:有有线传输(如 USB、RS485 等)和无线传输(如蓝牙、GPRS、4G、LoRa 等)两种方式。有线传输稳定性高,适合短距离数据传输;无线传输方便快捷,可实现远程数据传输和实时监控。例如,通过 GPRS 或 4G 网络可以将采样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控中心的服务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