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校准和维护
定期按照仪器制造商的建议进行校准,使用标准校准物质来确保仪器的测量准确性。
对仪器进行日常维护,包括清洁光学部件、检查传感器的性能、更换磨损的部件等。
例如,对于基于发光细菌法的检测仪,定期校准发光强度的测量标准。
标准物质验证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已知毒性的参考样品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
参与质量控制计划和能力验证活动,与其他实验室的结果进行比对。
严格控制实验条件
保持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稳定且符合仪器要求。
控制样品的 pH 值、溶解氧含量等参数在适宜范围内。
规范操作流程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仪器的操作手册进行样品制备、加样、测量等步骤。
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交叉污染,使用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清洗的器具。
样品采集与处理
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及时、适当的保存和预处理,避免样品在采集和运输过程中发生变化。
人员培训
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
培训操作人员掌握良好的实验技巧和质量控制意识。
数据分析与质量控制
采用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去除异常值,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建立质量控制图,监控检测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例如,通过绘制均值-标准差控制图来判断检测结果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
仪器性能评估
定期评估仪器的性能指标,如检测限、线性范围、重复性、再现性等。